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全国扶贫现状:数亿资金闲置用不到“刀刃”上

[2015-12-09 07:44:36] 来源:中青网 编辑:王亚军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数据显示,让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未来五年所需资金至少以千亿元计。然而这些钱应该怎么花,怎么用到刀刃上却成了“难题”……

  钱怎么花,谁说了算?

  同是花钱,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钱怎么花谁说了算。镇里有钱难花,如果上级听听下面意见,决策更符合实际,尴尬不是不能避免。

  我国传统的扶贫模式是,上级做规划,下面来实施,县里等省市安排,乡、村等县里安排。现在扶贫资金使用权下放到了县一级,县里有了决策权,但乡、村还在等安排。

  河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办13个编制,其中3个人因病等原因长期没法干活。记者采访时,正碰到一半的人出去打扫卫生。原来当地要“创卫”,每个部门都承包了一个路段的卫生,每周有3天得派人去扫大街。

  10个人要负责全县好几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规划、好几千万元扶贫资金的分配,时不时还得接些不相干的活儿,如何能保证这规划做得科学、精准?扶贫部门自己也抱怨人少事多,权轻责重。

  这就难免出现规划同实际脱节的情况。2010年,贵州镇宁县马厂乡政府等4个单位组织实施的刺梨种植、核桃种植等项目,由于前期论证未考虑当地气候、土质等条件,项目效果不佳,造成损失337.23万元;2010年,甘肃西和县扶贫办安排10万元用于某村文体中心项目建设,由于规划不合理,文体中心建成后即被拆除。

扶贫,脱贫,造假

  也许规划总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资金使用精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杜绝这类误差。

  资金“睡觉”,谁能“唤醒”?

  2014年,山西省预算对扶贫龙头企业及产业支撑项目贴息贷款只用出去了一半:8877万元贴息资金,下达了4350万元,一半趴在账上没用出去。

  这边钱花不出去,那边扶贫企业想用钱却用不上。

  也是在2014年,山西扶贫办成功为百企千村产业扶贫项目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和太原市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行了1.15亿元的私募债券。

  “我们在申请发行私募债的时候,扶贫部门承诺要为我们争取贷款贴息政策优惠,但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发行债券1年多了,贴息的事情还没有着落。”双合成食品财务总监戴海亮说。

  那边扶贫部门也委屈。“一方面政府的预算贴息资金用不出去,另一方面类似于私募债等金融扶贫创新形式却得不到国家政策支持。”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赵俊超说。

  按现行规定,只有银行贷款这样的“正规军”才能享受贴息,私募债券这样的“野路子”只能靠边站,数千万元扶贫资金则继续趴账上“睡觉”。

  为什么会这样?这同西部那个镇200多万扶贫款费了好大劲才花出去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扶贫资金使用规划同现实存在脱节,只不过,一个结果是用非所需,一个结果是需非所用。

查看更多:扶贫 脱贫 造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