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重温历史 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2015-09-02 07:47:36] 来源:人民网 编辑:何亮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这是一场跨越70年的检阅,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 初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装饰一新,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明天,新中国第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将从这里展开队列。当 将士们由远而近的铿锵脚步震落时间的帷幕,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生与死、聚与散、笑与泪,沉沦与奋起、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四)历史既能激发情感的力量,也能赋予理性的启迪。对于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如果看不到民族精神的生长,就看不清意义和价值,无法让这段历史成为不竭的力量之源;如果看不到伟大胜利的根由,就看不清大势与走向,无法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抗日战争,历史,纪念

  这样一个对比让人深思: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同样是在二战中发生的夺去30多万中国人生命的南京大屠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惨 痛的代价、巨大的贡献,70多年前东方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正如西方学者指出的,“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 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

  从世界战局的走向去观察、从人类和平的进程去考量,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中国始终是双方激烈交战的东方主 战场,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但肩负起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承担了维护人类正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这是我们今天理应树立的“全球 抗战史观”。

  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年就已开始,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战略先驱;中国始终屹立不倒,牵制和阻击了日本的主要兵力,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战略支柱; 中国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图谋和“南进”野心,在战胜法西斯的进程中与同盟国家形成了战略配合;中国倡导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积极支持亚洲 国家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基地。正如一位英国记者所说,“日本只能在中国中止战斗时可得胜利,但中国民众绝不中止战斗”。

  即便是在70年后,“中国的帮助”仍让很多亲历那场战争的人念念不忘。1942年4月,美军轰炸东京的飞行编队迫降中国,80名机组人员中,有64人 在中国军民帮助下获救。参加救援的贺扬灵和美军飞行员杜立特的合影,至今还挂在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博物馆的二战展厅中。一位美国学者说,“这虽然是个细 节,但却有沉甸甸的分量”。这个分量,正是中华民族向和平与正义承诺的力量。

  我们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是希望点亮历史的火炬。这不仅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胜利。

  (五)历史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回答: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没有历史的时代是肤浅的,无视历史只会一次次走入同一片泥淖。信仰正义与和平的人们,之所以痛恨歪曲历史的言行,就是因为不想让世界的将来,再回到战争的血与火中去。

  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把战争罪责划分为刑法罪责、政治罪责、道德罪责等诸多方面。在追究发动战争的法律责任外,还必须厘清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这必然包括反省战争原因、承担战争罪行。可惜的是,有些人总是避重就轻甚至抛在脑后。

  在德国纽伦堡,审判二战战犯的遗址,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成为反省历史“看得见”的教材。而东京审判后关押战犯的巢鸭监狱,7名甲级战犯被执行绞刑的“死亡之所”,却在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原地耸起的是当时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演讲中,以“暧昧”定义日本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的暧昧,会令自身无所适从,如果连战争性质都暧昧了,只能造 成认识分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再次陷入这样的暧昧。尽管包含了“侵略”“殖民”“反省”“道歉”等关键词,却弥散于遮遮掩掩的语 境中。真正的诚意,理应化作对和平秩序的尊重。然而,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从修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战争罪行,所谓“积极和平主义”的背 后,却时时闪现着挑战历史、冲撞公义的盲动和狂妄。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德国总统高克表示“不承认奥斯维辛就枉为德国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时,日本政府却故作“不解”,右翼更是激烈 “抗议”。70年来,日本右翼一直在系统删改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撤走博物馆中的照片,篡改或销毁原始资料,甚至避免在流行文化中提及相关字眼。对此,美国 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愤然写道: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仍然试图再度掩埋南京的受害者——不是像1937年那样把他们埋在地下,而是将这些受害者埋 葬在被遗忘的历史角落。

  不仅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试图埋葬的,是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行径。他们希望通过“占领历史叙事”,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合理性。于是,日本国内 正确认识历史的主张,被说成了“自虐史观”;还原南京大屠杀、追问慰安妇的努力,被视为对日本的攻击;“侵略”罪行被撇开,只剩下日本在战争中的“受害情 结”。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历史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责任也不会因为回避而逃脱。与一次次争论具体问题比起来,日本一些人更需要的是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历史观念,消除历史悲剧重演的基础,真正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