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临时起意”的杀人案,至少让四个家庭无可避免的改变了。
乡村教师李桂云再也回不到她心爱的课堂了。10月25日晚上,十里八乡的人赶过来参加李桂云的追悼会,一片哀戚和悲痛,近200人在这里跟李桂云做最后的道别。李桂云遇害后,当地教育部门启动了“因公死亡”的申报程序。
年轻的刘洁夫妻,从此与他们的妈妈阴阳两隔。他们默默哭泣,“为了继续生活”,婉拒了所有前来采访的媒体。
10月26日,李桂云出殡。这一天,赵民在贵州服刑的父母出狱了。这对在赵民眼中“卖假货”的父母再一次见到赵民时,面对的将是一个被贴上了“杀人犯”标签的儿子。
孙斌在四川做生意的父亲也赶回来了。在邵阳工读学校见到孙斌的第一眼,这位中年父亲就哭着说,“你闯大祸了!你害死爸爸了知道吗?”
位于廉桥镇市集的黑马网吧,在被关停前,常常有许多未成年人前来上网玩游戏。面对政府部门的查处,当地许多违规网吧经常是“停一阵,开一阵”。
原本不睦又贫困的刘宇一家,更加破碎。刘宇的妈妈已经没去小工厂打工了,他的爷爷奶奶为了避开一波波的来往者,早出晚归,大门紧闭。
被改变的还有更多人的命运。当地启动事件追责程序后,邵东县文广新局局长李秋兵被立案调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李正端被免职并立案调查,廉桥镇中心学校校长被诫勉谈话,新廉小学校长被免职处理……
事件甚至一时改变了小镇的气氛。在廉桥镇,一个细节被愤怒的人反复提及,“他们知道不到14岁不用负责,有这个观念了,杀偷抢都没关系了。”愤怒之外,也有隐隐的恐惧。廉桥镇当地一位愤怒的村民在谈到“14岁不用入刑”时,马上被身边的人提醒,“小声点!不要让那些孩子知道了!”
更多关于“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是否入刑”的讨论出现在邵东之外。
邵阳青少年教育学校门口。位于邵阳市城郊的“邵阳工读学校”,目前学校共有87名接受教育的少年。创办12年来,从这里走出了公务员、军官、创业老板、打工者,更多的是回到正常学校接受教育。郭小为摄
三人被抓获的当晚就被送往了邵阳市工读学校。“我们也很无奈,打不得、关不得,要么放了,回到社会上去,要么去工读学校。”一位办案民警说。
被送到学校后,刘宇、赵民、孙斌看似“若无其事”的背后,事件阴影也在悄悄滋长。工读学校负责人周红说,三人来到学校后,与这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施行全军事化管理。他们受到了老师的特别留意,三人想得最多、问得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可以回去上学?”
李桂云老师追悼会现场。10月25日晚上,在李桂云的家乡廉桥镇红旗村,近两百人前来为李桂云做最后的道别,其中不少李桂云生前教过的学生自发前来。
来到工读学校第二天,三人上了一堂法律课,当老师讲到犯罪中的“强迫”,稍微涉及了一点“未成年犯罪”。下课后,最小的孙斌在操场上哭了起来,他告诉周红,“我们做那个事,好像是不对的。”
周红发现,三个孩子来了后,都不喜欢说话。“大孩子”刘宇总是发呆,报数总是报错,“总是要慢一拍,心不在焉。”这种情况在其他孩子发现三人杀了老师,讲他们是“杀人犯”后,变得更加明显了。三个人听到了“不反驳,不争不吵,但心里肯定烦,不好过。”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堂心理课,三个少年站在讲台上,讲了自己的经历,谈了自己的想法。周红说,他们都忏悔了。刘宇提到,“自己错了,心里难受,今后要改过。”
周红介绍,自2003年创办以来,与政府合作办学的邵阳市工读学校共接收了3000多名“不良少年”,“有四起是因为不到14岁杀了人,被政府送来的。”虽然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走上了正途,但也有人走上了不好的极端。
“出去后,是随波逐流,还是洗心革面,很难说。确定的是,单单靠一个学校,花个半年一年的时间来教育,肯定不行。”周红担忧,这些“走在犯罪边缘的孩子”,出去后会再入歧途。
“断了线的风筝,如果就这样回到社会上,又能飘到什么地方去呢?”
(因涉未成年人,刘宇、赵民、孙斌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