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俊补充,央行在转向盯住一篮子不是一步到位的,因为市场也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短时间内贬值幅度过大,容易形成贬值预期,这样不利于国内金融资产价格稳定,而同时贬值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又极为有限。因此无论是在6.5还是其他点位,央行对贬值的幅度应该是有边界的。
未来这些指数保持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
“这些指数维持相对平稳,不出现大幅升值。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不是单纯看美联储,而且要增加关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其他主要货币发行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由此来调整我们自己的汇率政策。”章俊对本报记者表示,鉴于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不一致,在篮子里面存在此消彼长的效应,因此对中国央行而言,采取干预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虽然对美元贬了,但对一揽子还是在升值,希望市场看一篮子。”章俊对本报记者解释,人民币放弃硬盯住美元而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以求实现在一篮子货币上的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现在这些数据说明人民币为了保持和美元的相对稳定,对美元以外其他货币依然保持升值态势,这样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美经济周期、利率周期都不同步,汇率政策方面也没有必要同步。
“过去几年盯住美元的机制使中国央行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因与强势美元挂钩,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汇率走强,但任何对美元的走弱,又会被市场解读为人民币贬值,引发市场担忧。”凯投宏观首席中国经济学家MarkWilliams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虽然中国央行(PBOC)以往说过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但实际上人民币还是持续与美元挂钩,但这次不一样了。
MarkWilliams认为,本次CFETS人民币指数宣布的时机很重要,正好是处在美联储或将加息的“风口浪尖”上,后者可能推动美元走强,未来几天市场将对人民币更加关注。如果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持续走弱,不应该被自动解读为贬值。
章俊认为,央行监管的内容重点将有所转变。“第一,在对外方面,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的牵制下降,但同时需要更多关注全球范围内其他央行的取向来统筹安排自己的政策应对;第二,在转向盯住一篮子之后,升值压力降低,央行货币政策可以更多转向国内来应对国内经济转型过程中变得更为复杂的经济问题。”